2025年6月30日,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徐磊为24级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专题思政课。
徐磊院长从中华传统造物体系和中华传统造型体系的理论视角出发,阐释了文物保护与修复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价值。他指出,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载体。作为新专业的第一届学生,同学们肩负着探索与开拓的使命,应当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实践能力,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播者。徐磊院长特别强调“大传统”与“大热爱”的辩证关系:只有真正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才能激发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热爱与敬畏。并鼓励学生在暑假期间深入家乡,挖掘身边的文物资源,通过实地调研、记录和初步研究,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培养对文化遗产的敏感性与责任感。
在谈及专业建设规划时,徐磊院长提到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,增设书法篆刻、古建筑修复等特色课程,强化学生的多学科综合能力。他表示文物保护与修复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艺术与科学的交融。通过书法篆刻,可以锤炼大家的传统技艺;而建筑修复课程的引入,则能拓展专业维度,适应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化需求。
作为学校的新兴特色专业,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将持续深化“思政+专业”育人模式,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这堂特殊的思政课,不仅是一次理论熏陶,更是一份行动倡议——号召青年学子以文化自信为根基,以专业实践为路径,在守护中华文脉的征程中书写青春篇章。
